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(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主旨)

本文目录一览:1、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翻译及赏析2、《卜算子·黄州定惠院寓居作》:苏轼的这首词,将孤独与寂寞抒发得淋漓尽....

本文目录一览:

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翻译及赏析

1、原文如下:缺月挂疏桐,漏断人初静。谁见幽人独往来,缥缈孤鸿影。(谁见 一作:时见)惊起却回头,有恨无人省。拣尽寒枝不肯栖,寂寞沙洲冷。译文: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;夜阑人静,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。有谁见到幽人独自往来,仿佛天边孤雁般缥缈的身影。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,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。

2、译文:弯弯的勾月挂在稀疏的桐树上,夜深人静,漏壶的水声已停。有谁看到那幽居的人独自徘徊,如同隐约的孤雁一般。赏析:此两句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,作者通过描述月亮和桐树,以及寂静和孤独的氛围,为“幽人”和“孤鸿”的出现做了铺垫。

3、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:缺月挂疏桐,漏断人初静。谁见幽人独往来,缥缈孤鸿影。惊起却回头,有恨无人省。拣尽寒枝不肯栖,寂寞沙洲冷。翻译: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,夜阑人静,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。有谁见到幽居的人独自往来,仿佛天边孤雁般缥缈的身影。

《卜算子·黄州定惠院寓居作》:苏轼的这首词,将孤独与寂寞抒发得淋漓尽...

1、综上所述,苏轼的《卜算子·黄州定惠院寓居作》通过孤鸿意象的描绘,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其在 *** 中的孤独与寂寞,以及孤高自许、不随流俗的高尚情操。这首词以其深邃的意境、独特的意象与生动的描绘,成为了苏轼情感与思想的生动写照。

2、这就是他在黄州定慧院寓居时的心境,一个孤独的幽人在月夜中的徘徊和抉择,那份深深的寂寞和不为人知的痛苦,都在这寂静的夜晚被月光和梧桐渲染得淋漓尽致。

3、苏轼用“拣尽寒枝不肯栖,寂寞沙洲冷”写清冷傲岸的孤鸿,语意高妙;咏物词往往是“托物言志”,一首首别致的《卜算子》背后,是词人易感的心灵和愁肠。

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及翻译

原文如下:缺月挂疏桐,漏断人初静。谁见幽人独往来,缥缈孤鸿影。(谁见 一作:时见)惊起却回头,有恨无人省。拣尽寒枝不肯栖,寂寞沙洲冷。译文: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;夜阑人静,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。有谁见到幽人独自往来,仿佛天边孤雁般缥缈的身影。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,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。

《卜算子·黄州定慧院寓居作》的翻译如下:缺月挂疏桐,漏断人初静:弯弯的月亮挂在树叶稀疏的梧桐树上,夜深人静,漏壶的水已经滴尽。谁见幽人独往来,缥缈孤鸿影:谁能见到幽居的人独自往来,犹如天边孤雁般缥缈的身影。惊起却回头,有恨无人省:它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,心里有怨恨却无人能懂。

译文:弯弯的勾月挂在稀疏的桐树上,夜深人静,漏壶的水声已停。有谁看到那幽居的人独自徘徊,如同隐约的孤雁一般。赏析:此两句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,作者通过描述月亮和桐树,以及寂静和孤独的氛围,为“幽人”和“孤鸿”的出现做了铺垫。

弯弯的月亮挂在梧桐树的枝头,夜深人静,漏壶的水早已滴光。有谁看到那幽居的人独自徘徊,仿佛那若有若无的孤雁影迹?惊恐地抬起头,回头张望,心中充满怨恨却无人能懂。挑选遍了所有的冷清枝条却不愿栖息,宁愿孤独地停歇在寒冷的沙洲。《卜算子·黄州定慧院寓居作》是苏轼在黄州定慧院寓居期间所作。

本文来自作者[日常日记]投稿,不代表个人日记网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bq978.com/post/17907.html

(1)

文章推荐

发表回复

本站作者才能评论

评论列表(4条)

  • 日常日记
    日常日记 2025-07-17

    我是个人日记网的签约作者“日常日记”!

  • 日常日记
    日常日记 2025-07-17

    希望本篇文章《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(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主旨)》能对你有所帮助!

  • 日常日记
    日常日记 2025-07-17

    本站[个人日记网]内容主要涵盖:个人所思所想,工作日常,搭建教程,天气预报,生活百科,小知识

  • 日常日记
    日常日记 2025-07-17

    本文概览:本文目录一览:1、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翻译及赏析2、《卜算子·黄州定惠院寓居作》:苏轼的这首词,将孤独与寂寞抒发得淋漓尽....

    关注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