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目录一览:
- 1、鄂温克族自治旗历史沿革
- 2、鄂温克鄂温克概况
- 3、鄂温克族族旗
鄂温克族自治旗历史沿革
鄂温克族自治旗的历史沿革始于1732年。清 *** 从布特哈迁来鄂温克族、达斡尔族、巴尔虎蒙古族、鄂伦春族兵丁及家属,并建立索伦八旗。1790年,杜尔伯特太吉率领三氏蒙古族厄鲁特部迁至锡尼河流域,也被编入索伦八旗。1928年,建立厄鲁特旗。
鄂温克族自治旗的历史沿革如下:1732年:清 *** 从布特哈迁来鄂温克族、达斡尔族、巴尔虎蒙古族、鄂伦春族兵丁及家属,并建立索伦八旗。1790年:杜尔伯特太吉率领三氏蒙古族厄鲁特部迁至锡尼河流域,也被编入索伦八旗。
鄂温克历史沿革简述如下:早期历史:鄂温克族的祖先早在公元前2000年的铜石器并用时代就居住在贝加尔湖及其周边地区,过着狩猎和捕鱼的生活,使用桦皮制成的住所,并处于母权制氏族社会阶段。
鄂温克族自治旗是鄂温克族的主要聚居地,位于大兴安岭西侧的草原和缓坡地带。根据2000年的人口普查,鄂温克族人口为30505人。他们使用鄂温克语,属于阿尔泰语系的满一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,分为海拉尔、陈巴尔虎和敖鲁古雅三个方言,但没有本民族的文字。
鄂温克鄂温克概况
1、地形地貌:鄂温克自治旗总面积19111平方公里,平均海拔8001000米,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。大兴安岭山地向呼伦贝尔平原过渡的地带性植被分布明显,展示了生态多样性和丰富性。气候特征:属于北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,冬季寒冷,夏季温和,年平均降水量约350毫米,无霜期100120天。
2、是中国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之一,鄂温克民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。以鄂温克族为主体,由蒙古、汉、达斡尔等20多个民族组成。传统文化活动丰富,如鄂温克族传统节日“瑟宾”节、那达慕暨赛牛大会等。行政区划与人口:总人口195万。土地总面积19111平方公里。辖3镇一区一乡5个苏木44个嘎查。
3、地理分布:鄂温克族人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黑龙江省讷河县和内蒙古自治区。民族自称与含义:鄂温克是民族自称,意为“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”。人口数量:1994年人口统计为6万多人。生活方式:在大兴安岭原始森林中,仍有鄂温克人的定居点,如敖鲁古雅鄂温克猎人村。
4、全旗总面积达19111平方公里。鄂温克族自治旗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,海拔高度在800——1000米之间,更高点是东南部山地的伊和高古达山,海拔1706米,更低处在伊敏河谷地,海拔602米。
5、鄂温克自治旗地处内蒙古东北部,呼伦贝尔大草原南端,地理位置优越,东临大兴安岭,西接新巴尔虎左旗,南与扎兰屯市、兴安盟接壤,北与海拉尔区为邻。其总面积19111平方公里,属于北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,平均海拔800-1000米,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。
鄂温克族族旗
鄂温克族自治旗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,是鄂温克族实行区域自治的县级自治地方,隶属于呼伦贝尔市管辖。全旗共辖3个镇,即巴彦托海、伊敏河、红花尔基镇;5个苏木,包括辉、伊敏、巴彦嵯岗、锡尼河东、锡尼河西;大雁矿区和巴彦塔拉达斡尔民族乡。巴彦托海镇是旗级 *** 驻地,同时也是全旗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。
鄂温克族自治旗作为自治县级行政区划,下设巴彦托海、伊敏河、红花尔基3个镇,以及辉、伊敏、巴彦嵯岗、锡尼河东、锡尼河西5个苏木,还有大雁矿区和巴彦塔拉达斡尔民族乡。旗 *** 驻地巴彦托海,是政治、经济和文化中心。鄂温克自治旗历史悠久,1958年4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,由原索伦旗改编而来。
鄂温克族自治旗基本详情介绍如下:地理位置: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,大兴安岭西侧,呼伦贝尔大草原东南部,隶属呼伦贝尔市管辖。气候特点:属于中温带大陆性气候,年平均温度在零下4℃至零上2℃之间。
鄂温克族自治旗的历史沿革如下:1732年:清 *** 从布特哈迁来鄂温克族、达斡尔族、巴尔虎蒙古族、鄂伦春族兵丁及家属,并建立索伦八旗。1790年:杜尔伯特太吉率领三氏蒙古族厄鲁特部迁至锡尼河流域,也被编入索伦八旗。
本文来自作者[作者]投稿,不代表个人日记网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bq978.com/post/16768.html
评论列表(4条)
我是个人日记网的签约作者“作者”!
希望本篇文章《鄂温克旗长(鄂温克旗长安4s店的 *** 号码)》能对你有所帮助!
本站[个人日记网]内容主要涵盖:个人所思所想,工作日常,搭建教程,天气预报,生活百科,小知识
本文概览:本文目录一览:1、鄂温克族自治旗历史沿革2、鄂温克鄂温克概况3、鄂温克族族旗鄂温克族自治旗历史沿革鄂温克族自治旗的历...